《小舍得》:在别家父母的“疯狂”中,才能看到自己有多疯狂( 二 )


真的吗?
站在更长远的未来回看当下孩子的成长 , 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是更重要一些呢?
我所说的身心健康并不是唱高调 , 也不是什么鸡汤 , 更不是所谓的“快乐教育” 。 而是指向孩子的人格发展——拥有更乐观的心态 , 更稳定的情绪 , 更坚强的毅力 。 当然 , 还有更强健的体魄 , 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真的会很差吗?
《小舍得》:在别家父母的“疯狂”中,才能看到自己有多疯狂
文章图片
最近南俪领导的一句话刷屏了 。
“我们的孩子很有可能考不进我们的母校 , 职位没有我们高 , 成人之后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不如自己的父母 。 ”
我想这应该是很多父母被内卷的原因吧 。 绝大多数中产阶级都逃不出这样的魔咒 , 其实是那些海归、985、211毕业 , 靠学历留在北上广深的高知父母 。
这些年常常有人唱衰 , 留给新一代年轻人的机会不多了 。 一定是这样吗?
记得胡锡进有一次谈到内卷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观点 。 单从经济体量上来说 , 20年前是现在GDP的1/10不到 , 10年前是现在GDP的1/3不到 。 目前就算是中国经济增速下降 , 但仍然保持6-7%的年增长率 。 反观人口 , 这些年来并没有大的增长 。
如此大的经济体量 , 怎么就得出了“机会越来越少”的逻辑呢?
《小舍得》:在别家父母的“疯狂”中,才能看到自己有多疯狂
文章图片
3、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 , 有些逻辑不必太较真
艺术来源于生活 , 但高于生活 。 一部影视作品为了更好地呈现创作团队想传递的价值观 , 往往会设计更大的巧合、因果、矛盾、冲突 。
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 , 编剧的逻辑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 在生活中并不见得都成立 。
比如最近的剧情 , 南俪总监的位置被一个工作经验、能力差不多 , 只是学历背景更优的人挤掉了 。 这个点在整部剧中相当重要 。 它直接导致了南俪的“黑化” 。
这是在暗示 , 学历在职场中很重要吗?
《小舍得》:在别家父母的“疯狂”中,才能看到自己有多疯狂
文章图片
就我多年一线城市职场经验来看 , 除非极少数要塑造个人品牌的岗位 , 对于绝大多数工作来说 , 学历只是敲门砖 。
一旦进入职场 , 成为一个社会人 , 公司看中的就是一个人的能力 。 一个人能给公司创造的价值越大 , 就越金贵 。 我们一帮中年人聚会 , 有时候还会开玩笑:“现在还拿学历说事 , 那是骂人了哈 。 ”
潜台词:人到中年还唯学历论 , 就是职场无能的表现 。
从另一个角度讲 , 任何一个公司换高管都是存在落地风险的 , 而且猎头挖人还需要付出一笔不菲的招聘费用 。 如果不是前任特别不符合岗位需求 , 或者有严重硬伤 , 公司绝对不会轻易换高管 。
所以 , 不要因为剧情中刻意制造的矛盾放大焦虑 , 不要唯分数论 。 关注孩子成绩以外 , 更多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 一定会让孩子更加适应未来多元化的社会 。
把《小舍得》当作一面镜子 , 审视自己育儿的样子 , 多给孩子留一些美好的父母形象 , 那将是孩子永远的成长动力 。 让孩子的童年 , 多留存一些温馨的回忆 。 少年对自由的向往 , 他们的野性和生命力 , 这些东西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 不该也不能被题海淹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