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二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
马上就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那么你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是纪念谁的节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 。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端午节用来纪念谁有以下四种说法:一、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 。
但是屈原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