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 。上了中学,学习了植物课,对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转有了科学的认识 。植物学家发现,在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 。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照,就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 。由此看来,葵花向太阳,不是什么神的意志,而是生活的一种本能 。
葵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到了成熟的季节,个子足有七八尺,八九尺,甚至一丈多高 。杯口粗细的茎秆上顶着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的大花盘,在肥大的葵叶衬托下,真有气魄,真威风呀!
葵花和大多数植物一样,也是春种秋收 。一般在芒种前后播种,几天后,嫩芽就会破土而出了 。起初嫩芽只长出两个荚,浑身上下都是深绿色 。荚厚厚的,是略长一点的椭圆形,没有一点棱角,茎也很光滑 。当它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样子和颜色完全变了 。先前的深绿色都渐渐地变浅了 。新长出的叶子每片都有了一个叶尖,整个叶子成了桃形 。茎也粗了,同时长出了短短的绒毛 。在顶部,还长出了一个小小的花蕾 。这时,只要水肥适当,它就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到了六七月份,它长到一人多高时一般就不再向高处长了,像芭蕉扇般大的叶子从下往上逐渐变黄了,只有那个顶部的花蕾却迅速地长大了,像一个大花盘 。
花盘周围的花瓣,是金黄色的,精神抖擞,像是站岗的卫土 。花盘有无数的小黄花,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但排列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 。葵花成熟时,那大花瓣和小黄花就逐渐地脱落了 。在小黄花的下面便露出了黑色的葵花籽来 。
葵花可以供人们观赏,但主要还是一种经济作物 。葵花籽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葵花杆可以作篱笆,也可以作燃料;葵花的叶子还可以沤肥……
初秋,骄阳普照着万物,庭院里的葵花朵朵都向着太阳,看着这情景,我想到了我自己,也想到了我们的党……
-----------------------
永远是朋友
《作文选读》(以下简称为选读)和我交友6年了 。我一直保存着6年来每期的《选读》,我的第一篇成铅字的文章也是托她的福 。
她的优势在于来自广大中学生、面向广大中学生 。我和许多 同学之所以和她交朋友,因为她没有《××指导》般的盛气凌人,也不像《××写作速成》那样骗人 。她只是一个“文友”,而这一点难能可贵,看她就像和朋友谈心,其间又有所收获,对思想、写作大有益处 。这样她就在校园扎下了根 。这就是她十年来越办、越红火的根本原因!
我的朋友有“一个优势”、“两个好处”、“三方面不足” 。这是我为朋友写的评语 。
我这朋友还有两大优点:赏心悦目,帮助写作 。她所选的文章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校园气息,记的是身边事,抒的是同龄人的情;泰山日出的雄伟,登琅琊的趣味,老师的情谊……这些平凡而又独特的情、景,常使我激动不已,回味不已 。这是从欣赏方面说的;我这位朋友给我最大帮助,还在写作方面 。《选读》上的文章是将我领入“捉刀”大殿的最重要的老师 。每期《选读》上的文章,老师作文课上念,我自己回家学 。我的作文构思、用语造句都受到她很大影响.至今写文章还常常翻开它,借鉴一下当时阅读时红笔勾下的精采语段 。我真喜欢这朋友!
不过,我这朋友的不足也常让我摇头 。我想到的有3条 。
一是对选文评析单薄 。要指导大家提高写作水平,选一篇好文章作范文固然重要,对范文立意、结构、用词造句的评析更要紧 。让有经验的老师详细分析一下其作用决不亚于听讲一篇课文:在这一点上,《语文报》对学生作文用括号夹评,最后再详细评的方法,是否能参考呢?
二是针对选文设计的练习少 。《选读》上所发表的优秀习作,在某些方面总有独到之外,让作者亲自设计一些练习,就能沟通作者和读者对文章的认识,同时又提高阅读兴趣 。在这一点上,华东三省《阅读通讯》很有特色,能否取一点经呢?
三是来稿面不够广 。今后,应让南京广大中学生在《选读》上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虽然我即将高中毕业,但《作文选读》仍然永远是我的朋友!
---------------------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 。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 。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 。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
- 集成墙面哪家好
- 无损检测有用到哪些仪器?
- 厨房柜的材质有哪些
- 氰化物中毒有什么不良影响
- 淡黄色的有碱味像魔芋
- 生根粉水泡过以后还有用吗
- 绿茶常见的香气类型有哪些
- 元四家是哪四个
- 机器人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 蛾子身上的粉有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