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三 )


今人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 。
6.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特别要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士为知己者死” 。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 。
当他犯了法,“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的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
7.请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你还会想起谁?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
后者这些都是一个下层的人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 。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主观上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的,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记念的重要原因吧 。
四:布置作业整理文中重要字词句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复习重要字词句,积累“德”“功”“让”实词 。
2.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

3.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
4.补充材料,关于信陵君的结局,体味司马迁对传记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课文重要字词句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请同学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
信陵君归军于魏而与客留赵 。
3.但中间也有小插曲,赵王本以五城封公子,但最后以鄗为公子汤沐邑,为何?“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写出了公子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体现出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精神 。当然也再次写出信陵君一贯的仁而下士关键时刻对他所起的作用 。

4.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三:拓展阅读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