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塑料通常有哪些方法?( 五 )


2.结晶性树脂树脂材料多种多样,“结晶性树脂”便是其中之一 。下面介绍其基本情况: 树脂大致分为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是一种热熔冷固性树脂 。
热固性树脂则是一种树脂其原材料在被加热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固化后不再熔化的树脂 。热塑性树脂可进一步分为结晶性树脂和非结晶性树脂 。熔融时,树脂的分子链随机混杂并运 。
什么叫塑料改性?求详细解释从历史来看,最先出现的塑料是PVC,1927年由B?F good rich 公司开发成功,从此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种新型塑料面世,直到最近开发出的生物降解塑料,总共有近100种塑料投放到市场 。这些新塑料具有不同以往聚合单体、性能和用途 。
作为材料的一种,塑料具备与生俱来的优势——易成型,边角料少,密度低,易调制颜色等等 。作为化工技术的一个分支,塑料改性技术使得塑料的应用面更为广泛,成本更为低廉 。总体来看,塑料改性技术的方法包括:塑料的添加改性;塑料的共混改性;塑料的复合改性;塑料的形态控制改性;塑料的交联改性;塑料的表面改性;塑料的共聚及接枝改性 。
1. 塑料添加改性塑料添加改性是指在聚合物树脂中加入小分子无机物或有机物,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以取得某种预期性能的一种改性方法 。塑料的添加改性是开发最早的一种改性方法,它改性效果明显,工艺简单,成本低,因而应用十分广泛,约占整个塑料改性的三分之二以上 。
常用的塑料添加剂有:无机添加剂:填充剂、增强剂、阻燃剂、着色剂及成核剂等 。有机添加剂主要有:增塑剂、有机锡稳定剂、抗氧剂及有机阻燃剂、降解添加剂等 。塑料的添加改性按添加改性的目的分为降低成本、添加各种价廉的无机、有机填料;提高强度添加各种增强纤维;提高韧性添加弹性体及超细填料等;提高阻燃性添加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无机磷、有机卤化物、有机磷化物、有机硅及氮化物等;提高寿命添加各种抗氧剂、光稳定剂等;改善加工性添加增塑剂、热稳定剂、润滑剂及加工助剂等;增加耐磨性添加石墨、MoS
2.SiO2等;改善结晶结构添加成核剂,具体有有机羧酸类、山梨醇类等;改善抗静电及导电性添加抗静电剂及导电剂;改善可降解性淀粉填充、降解添加剂等;改善抗射线辐射性能等 。
2. 塑料共混改性塑料共混改性是指在一种树脂中掺入一种或多种其它树脂包括塑料和橡胶,从而达到改变原有树脂性能的一种改性方法 。塑料共混改性是一种与添加改性并驾齐驱的常用塑料改性方法 。它与塑料添加改性的区别在于添加改性为在树脂中混入小分子物质,而塑料共混改性为在树脂中混入高分子物质 。
由于共混改性的复合体系中都为高分子物质,因而其相容性好于添加体系,且改性同时,对原有树脂的其它性能影响比较小 。塑料的共混物也称为聚合物合金,是一种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对现有塑料品种实现高性能化、精细化的主要途径 。
3. 塑料复合改性塑料的复合改性即通过粘合剂或热熔等方法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膜、片等材料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多层膜、片等材料的方法 。
塑料的复合改性实际上是塑料共混改性方法中层状共混的极端化,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塑料共混改性 。
4. 塑料形态控制改性塑料的形态控制改性即控制塑料制品上述不同的聚集形态,使之取得我们预期的性能 。在非外力作用下通过加工成型工艺条件的调整,进行形态控制一般称之为自我改性,其中以自增强最为常用 。这是目前研究活跃的一个改性领域 。
通过塑料形态控制可以改善塑料的许多性能,如力学、热学、光学等各个方面,有些方面的改性效果十分明显 。例如通过成核技术控制结晶质量和用双向拉伸技术获取高度取向都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
5. 塑料交联改性塑料交联为聚合物大分子链在某种外界因素影响下产生可反应自由基或官能团,从而在大分子链之间形成新的化学键,使线型结构聚合物形成不同程度网状结构聚合物的过程 。可引发交联的外界因素为不同形式的能源,具体有光、热及辐射等 。
6. 塑料表面改性塑料表面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塑料制品表面性能发生变化的一类改性方法 。塑料表面改性与其它改性不同之处有二点:一是其改性仅局限于制品的表面,其内部性能不发生变化;二是其改性实施于塑料制品一次成型加工之后,属于二次加工改性 。塑料表面改性的目的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应用的改性,另一类是间接应用的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