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
这是对阿长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郑重”,神态描写,起强调作用,表现了阿长的倔强、严肃的性格特点 。
“就得”“要记着”“不许说”主要突现阿长烦琐的特点,为下文“空前的敬意”作反衬 。在语言、神态、动作中也隐含着阿长的爱,只不过在当时少年的鲁迅是体味不出,更多的是对她愚昧的展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长
阿长的名字出自哪里?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中“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是:
①长妈妈为“我”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 。——乐于助人
②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愚昧无知
③教导“我”: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 。——质朴
④睡相不好,摆成大字 。——不拘小节
⑤让“我”道恭喜,吃福橘 。——真诚、善良
《阿长与山海经》备受读者喜爱,书中为何详细介绍阿长名字的来历?用一个已经回去的女工的名字来命名新的女工、证明阿长的地位低微、低微到连名字都没有,这么地位低下的女工,让家对长妈妈有个概括的认识 。
同时对文章后来买山海经有一个铺垫和一个对比 。目不识丁,地位低下的长妈妈能为作者买来山海经,比起其他有能力为鲁迅购买山海经的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 。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长妈妈“名称的由来”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她的身世 。她不仅没有姓氏,甚至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地位之卑微 。但正是这地位卑微的长妈妈,身上却闪耀着质朴的人性光辉,这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 。
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中 写了阿长那些事情1、阿长的名字来历
先前我家有个女工叫阿长,后来她离开,长妈妈补缺,仍被大家叫做阿长 。
2、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
我一有什么事就打小报告给母亲 。
3、睡觉摆“大”字
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手,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
4、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阿长告诉我正月初一的规矩和其他很多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