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习性( 二 )


科学家曾经对蟑螂进行了多次实验 , 把蟑螂关在密室里 , 自动仪表控制着内部的温度、湿度和气压 , 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音响 , 并用红外线追踪它的行动 。一星期后 , 知道了蟑螂的行为规律 , 周期是23时53分 。这跟地球自转的周期多少近似啊!奇怪 , 它在暗黑的密室里 , 怎样知道外界的夜交替的呢?
科学家又作了另一实验 , 用人工制造出一个新环境 , 把大自然的昼夜节律颠倒了 , 让蟑螂在里面生活 , 并用电子眼追踪它的活动 。这样 , 白天成黑夜 , 黑夜变成了白天 。过了一星期 , 蟑螂调整了原来的生活节律 , 改为在人造黑夜里活动啦 。
科学家认为 , 蟑螂身上有一只奇妙的“钟” , 指示着蟑螂的活动和休息 。这只“生物钟”藏在哪儿呢?在蟑螂的咽下有一种神经节 , 它的侧面和腹面有一群神经分泌细胞 , 分泌和调节着激素 , 发出行动的“指令” 。
【蟑螂习性】人们曾经将一只蟑螂身上的这个组织摘下 , 移植到另一只蟑螂身上去 , 这只奇特的时钟 , 它照样有规律地在摆动 , 当这一组织被冷却到0℃时 , 它的工作就停止了 , 湿度增高 , 时钟又开始摆动 。
可是 , 把蟑螂的这一神经组织摘去 , “停摆”了一段时间后 , 它的活动又变得有规律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发现 , 蟑螂除了这个“时钟”外 , 还有更重要的“母钟”在摆动计时 。这“母钟”就是神经纤维轴突末端和其他神经联接处的神经突触 , 它分泌的激素控制着一般“生物钟”(子钟) 。
科学家认为 , “子钟”指示着蟑螂的日常活动 , 而“母钟”则是在“子钟”发生偏差时 , 或者在“子钟”停摆时 , 才出来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