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的作品有哪些( 二 )


由于它不同寻常的结构和标志着艺术技巧新方向的象征主义手法,《人和超人》已成为当代英美批评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3、《巴巴拉少校》《巴巴拉少校》以救世军为题材,反映了贫富不均和劳资冲突等尖锐的社会问题 。喜剧的主人公巴巴拉是个有理想的青年,虔诚的基督教徒,救世军中的少校 。她认为宗教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女儿,而她的理想就是在救世军中拯救穷人的灵魂 。
救世军的慈善事业需要金钱,由于经费短缺,巴巴拉所在的救世军收容所面临困难 。巴巴拉的父亲安德谢夫是军火商,他出于个人的目的,在参观收容所时当场捐出5000英镑 。巴巴拉起初说服救世军,希望他们不接受父亲的金钱 。她和父亲的冲突,是经济和信仰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
巴巴拉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还是要了这笔钱 。人们在安德谢夫走后,感谢他的善行 。巴巴拉的幻想破灭,痛苦地摘下救世军领章,别在父亲的衣领上 。而当安德谢夫要收买救世军时,她终于屈服,相信是“威士忌大王”鲍吉尔和军火商救活了穷人 。
如果她离开父亲,就是“离开生活” 。巴巴拉的转变虽然显得唐突,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巴巴拉的精神苦闷,也表达了一些和上层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 。
4、《圣女贞德》《圣女贞德》是萧伯纳著名剧作,贞德是十五世纪法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在20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爆发战争法国不敌英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这时贞德向法国政府申请加入到保卫国家的队伍中,这个18岁的农村姑娘的要求并未得到政府当局的理睬,甚至遭到了无情的嘲讽,法国不可能依靠一支由女性带领的军队将英军逐出国境 。
在贞德的爱国行为被视为发疯行为时,罗伯特·德·鲍德里考特上尉同意了贞德的要求,这位法国军事上尉认为法军的败退需要有其他方式来逆转,他坚信贞德可以为法军带来一阵西风 。并协助法军打败英军取得前线胜利 。于是,贞德成为一支军队的首领,他们带着武器赶赴前线与法国士兵并肩作战,身为圣卡瑟琳忠诚信徒的贞德坚信她的加入能帮助法军击退英军 。果然贞德的出现为法军创造了胜利奇迹,法军成功驱逐了英军的入侵 。
贞德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一度成为法国人人敬仰的对象,被法国人尊称为“圣女” 。但她的军事能力也被英国政府当局所忌惮,于是英国人联合法国天主教科雄一同诬陷贞德 。最终,贞德被法国人出卖,英国人将她囚禁并以女巫的罪名将她残忍地烧死 。
5、《卖花女》《卖花女》(又被译作《皮格马利翁》)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戏剧 。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 。后来的好莱坞据此翻拍了电影《窈窕淑女》 。
萧伯纳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萧伯纳的作品有哪些

文章插图
【萧伯纳的作品有哪些】他1885年开始创作戏剧,共有剧本51部,主要作品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恺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格马利翁》、 《伤心之家》、《圣女贞德》和《苹果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