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言警句1、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2、家和万事兴 。
3、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
4、众人拾柴火焰高 。
5、团结就是力量 。
6、人心齐,泰山移 。
7、一双筷子轻折断,一把筷子抱成团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 。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 。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 。《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 。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 。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 。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 。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 。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 。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 。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 。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 。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 。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 。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诗词作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诗词作者:【 先秦 】 孟子及其弟子诗词归类: 【初中文言文】、【议论】、【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