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 二 )


翻译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 。”班超想问个究竟 。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 。”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 。”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
十六年,皇帝派遣他与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
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 。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 。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众人说:“好 。“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 。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 。“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 。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 。敌人惊吓得乱了营 。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 。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
古文 投笔从戎的翻译译文:班超是班固的弟弟 。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
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
出处:东汉·范晔《后汉书·班超列传》 。
原文:班超,班固之弟也 。少有大志,涉猎书传,能辩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为校书郎,超与母随至京城 。家贫,超为官佣书 。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之赏,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果奉使赴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 。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出自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的《班超传》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后来居上 。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 。
二、赏析
据《班超传》记载,在之后两次出使西域中,班超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以及口才成功瓦解了西域各国的势力,平定了西域各国,使得西域诸国归顺东汉朝廷,致使时隔五十六年后,西域与中原再次建立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