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谢灵运赏析( 七 )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冬夕》【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
《冬夜答客》【唐】鲍溶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 。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 。
学耕不逢年,稂莠败黍禾 。岂唯亲宾散,鸟鼠移巢窠 。
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 。壮日贱若此,留恩意如何 。
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 。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
《早冬》【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
《负冬日》【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
8.描写冬天的风景优美的句子我爱冬天,因为它白雪皑皑,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冰冻三尺 。那纯洁的白雪,都让人忍不住陶醉 。大雪如鹅毛,飘飘洒洒地给大地装饰 。
站在山尖上,低头俯视着下方的沃野,不由的感慨一番:冬天是洁白的,冬天是美丽的,冬天是上帝派来的一位穿着白衣服的天使 。站在山坡上,仰望天空,雪花呈六角形向下飘,飘向大地;飘向田野;飘向我的村庄;飘在我身上,蓦地,我成了一个雪人 。雪飘飘扬扬的落在大地上,大地正在构思着春天的图画,小草将会萌发,小花将会绽放,大地将会充满绿色的生机!
寒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行人的头发,针一般地刺着行人的肌肤 。行人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 。而大路两旁的松柏,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迎风霜雨雪,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前进 。

谢灵运的诗歌赏析谢灵运的斋中读书诗 赏析
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具体说来,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 。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 。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锺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如其《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划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 “崩奔”、月下哀狖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细致入微: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蜓的蹊径,淙淙的流水,嫩绿的初篁,鲜紫的新蒲,自娱的群鸟,像是把景物公解成一个又一个镜头,向读者展示眼前的一切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确是清新自然的,然其刻划描摹之功,不经过一番苦心琢磨和精心锤炼是达不到的 。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过白岸亭》)等等,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 。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浑成,深得后人激赏 。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首一条玄言的尾巴 。如其著名的《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些都体现了谢诗典型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