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介绍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二 )


东南西北只是“四向”而非“四象”
象,形状、样子 。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的天然气象(气,气温;象,物象) 。四象由阴阳两仪所生 。两仪是怎样生出四象的呢?
因为在一年里有一段时间最热,于是古人称之为阳,而把最冷的一段时间称之为阴 。古人发现一年一年周而复始,在冷与热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于是便把一年平分为四部分:也就是四季,把最冷的季节叫做冬(名为老阴),最热的季节叫做夏(老阳),另外两个季节不冷不热,如何区分呢?我们的祖先是很有智慧的,因为从冷向热过度的那个季节是阴消阳长,故称为少阳,叫做春季;而从热向冷过度的那个季节是阳消阴长,故称少阴,叫做秋季 。四象就是这样被两仪“生”出来的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四象”与东南西北“四向”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因为在南或北同一半球之内,季节是不因方位的不同而改变的 。那么“四向”是怎么同“四象”扯上联系的呢?因为古人发现:一天中的朝午暮夜四时与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太相似了,于是便把四时也称作四象 。因为地球的纬线自成圆圈,且越往两极越小,所以除赤道地区以外,太阳很难给人以东升西落的感觉,在北半球,太阳总是给人以从东北升起,中午在正南,而落下时却在西北的感觉,如此推理下去:子夜时太阳岂不在被地球挡住了的正北?于是便想当然地以为南为午为老阳,以北为子为老阴,以东为晨为少阳,以西为暮为少阴 。殊不知,这却是大错而特错的认识 。原因有二:其一,在同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永远也不会“绕”到我们的北边去 。
其二,即使太阳会东南西北地绕着我们转,所谓的“象”也只是太阳在“某一方向”时,“我们所在地区”的“象”,而非“那个方向”的“象” 。比如:我们可以说太阳在“我们”东方时,“我们所在的地区”处于晨(少阳)的状态,并非东方为少阳,此时我们所说的“东方”正处在太阳当空照的午时(老阳)状态 。
同理,我们可以说太阳在“我们”西方时,“我们所在的地区”处于暮(少阴)的状态,并非西方为少阴,此时我们所说的“西方”也正处在太阳当空照的午时(老阳)状态 。而东方此时已是子夜(老阴)的状态了 。综上所述,四象是指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物象变化,与“四向”是毫无关系的 。也许有人会抬出古人以中原为天地中心,“中土,东润,西萧,北寒,南炎”的论调 。以“南炎”为阳为火,以“北寒”为阴为水固然有它的道理,但这里的阴阳不是可以生出四象的阴阳 。“南炎”与“北寒”的物象永远不是由“东润”和“西萧”转化来的 。
因此,把东南西北“四向”也列为“四象”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 。
先天八卦只是用来记录“节气”的符号
关于先天八卦的来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一些还不乏神话色彩 。其实,先天八卦只不过是古人用来记录“节气”的符号,是对四象的进一步划分 。所以说“四象生八卦”也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古人以热为阳,用“-”表示;以寒为阴,用“--”表示 。上述的阴阳符号即是组成八卦的基本单位,叫做“爻” 。每一卦皆由三爻组成,从下至上分别叫“初爻”、“中爻”、“上爻” 。其重要程度也是自下而上,犹如搞建筑一样,下面的是基础(所以下文的“?”与“?”以及“?”与“?”所表达的冷热程度是不同的) 。因为节气的推移主要反映在气温的冷热变化上,所以用“爻”来记录节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
立春一阳始生,用“?”表示;春分二阳备,一阴分之,用“?”表示;立夏二阳生,用“?”表示;夏至热极,用三阳“?”表示 。立秋一阴始生,用“?”表示;秋分二阴备,一阳分之,用“?”表示;立冬二阴生,用“?”表示;冬至冷极,用三阴“?”表示 。如此阴阳消长循环不穷,每一卦皆代表三个节气 。
至于八卦是怎样命名的,为什么被分列在八个方位,这正是下一篇要讲述的内容 。先天八卦名称的由来
我们已经知道“四象”的本意就是一年四季的气象,而四季又与一天的四时极为相似 。可以说四时是四季的缩影,且比四季更为形象更为直观 。于是,人们便想用四时的特点来说明四季中的八个节气,这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先天八卦 。
人们用中午来代替夏至,用子夜代替冬至,用日出代替春分,用日落代替秋分,则“四象”齐矣!再用黎明代替立春,用上午代替立夏,用下午代替立秋,用入夜代替立冬,则“八卦”全矣!接下来就是该如何给八个方位起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