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回应时代召唤( 二 )


现实题材崛起和主干类型佳作形成新热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力量的持续引导和激励下,现实题材创作崛起,改变了过去玄幻小说一家独大的局面,促进了题材和类型的均衡发展,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全年新增签约作品约200万部,现实题材占到了60% 。今年引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到社会阅读需求的鼓舞,现实题材热度继续走高,一批优秀作品上线;同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历史、都市、言情、玄幻、悬疑等主干类型齐头并进,名家新作和其他大流量、高IP价值的头部作品发挥了强烈带动作用,优质内容增加 。
现实题材成为中坚类型,优秀佳作树立新标杆 。近两年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强国等重大社会命题及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在网络文学中有着生动的呈现,今年有一批风向标式的作品以鲜明的主题、饱满的情感和扎实的叙事受到社会关注 。《北斗星辰》(匪迦)正面切入我国导航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事业,主线描写四个年轻人在这个领域的工作经历,对不同科技方向和创业路线的选择,折射出民族振兴和科技报国的大情怀,作者以科技工作者的专业身份加持创作,新颖的题材和详实的表达所提供的知识使小说别具魅力 。《三万里河东入海》(何常在)延展了《浩荡》的叙事时空并深化了主题,通过三个年轻人的经历,既表现上海青年一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又展现出新时代上海发展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饱含鲜活的时代元素与奋斗激情 。聚焦改革开放后青年群体成长奋斗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眉师娘),讲述中国科技出海故事的《与沙共舞》(令狐与无忌)等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书写现实的作品从火热的生活现场选材和立意,在情感和价值表达上锚定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回应了时代的呼声 。

网络文学回应时代召唤

文章插图
玄幻、都市、历史、仙侠等传统类型中的名家“爆款”迭出,显示出粉丝阅读的强大力量 。《长乐里:盛世如我所愿》(骁骑校)融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于一体,以一个“谍影重重、百年恋爱”的曲折故事反映“九一八”事变到今天上海的变化,通过“穿越”手法连通新旧时空,在聆听历史回响的同时,探寻民族绵延不绝的生命动力,让读者领略到了网络文学在主题立意和叙事艺术中的特殊魅力,堪称年度创作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
《大医凌然》(志鸟村)和《万族之劫》(老鹰吃小鸡)两部备受读者瞩目的作品都在今年连载完结,前者作为“职业流”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优秀医生的成长过程,超能力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增强了对主题的表现力;后者以“扮猪吃虎”的策略塑造了在异族入侵时,身负异能、振兴人族的主角形象,自成逻辑的练功体系构成的复杂幻想世界昭示出丰沛的想象力 。
《天圣令》(蒋胜男)、《再少年》(疯丢子)、《澹春山》(意千重)等作品也有着上佳的表现 。这些作品与现实题材互相补充,满足读者不同的情感期待和心理愿望,为读者提供虚拟生存体验,所建构的叙事世界成为放逐想象、寓寄心灵的新空间 。
网络文学回应时代召唤

文章插图
海外传播的特点和IP开发激活新动能
“出海”也是2021年网络文学界大热的流行词 。国际互联网大会期间,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乌镇举办,中国作协发布了《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0000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从线下实体书出版到作为IP衍生多媒体产品的多语种传播,再到如今仍被津津乐道的《盘龙》翻译文本在海外网站上的完整连载,直至形成全渠道分发机制,“出海”成为网络文学行业的新增长极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今年网文出海无论从规模还是业态都达到了新的峰值,与传统IP开发一道扩大了全行业的影响力 。
今年的海外传播呈现三个特点 。首先“双线并行”策略成效显著,既加快了成熟内容的输出步伐,又促使网文生产机制在海外“本土化”,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网络文学“生产线”不断在海外延伸,国际化水平得到提升 。海外营收模式仍然以收费阅读为主,同时探索广告解锁变现等模式,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7月,市场规模翻倍增长突破30亿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