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斯大林女儿的悲剧人生( 二 )


再后来斯维特兰娜用结婚来摆脱斯大林 , 当她有了自己的家庭 , 就能搬出克里姆林宫那个让她窒息的地方了 。 她第1次结婚的时候只有18岁 , 后来有记载的婚姻还有4次 , 如果连那些闪婚闪离没有公开的婚姻都算在一起 , 她一生中结了六七次婚 。 前3任老公都是俄国人 , 第4次她嫁给了印度人 , 第5次嫁给了一个美国人 。
遇见印度老公是1963年 , 当时斯维特兰娜在住院期间认识了前来治疗肺病的印度人辛格 , 两人相谈甚欢在一起3年 , 并在辛格临死前不顾一切反对力量坚决结婚 , 婚后1个月辛格因病去世 , 斯维特兰娜以“送已故丈夫骨灰回老家完成死者遗愿”的名义申请离开苏联前往印度 。 当她在印度的逗留期结束必须要返回苏联的前一天晚上 , 趁着看守和监视人员不注意 , 偷偷跑到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 在美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乘机叛逃去了美国 。
【历史故事】斯大林女儿的悲剧人生
文章图片
(叛逃美国面对媒体的斯维特兰娜)
到美国后斯维特兰娜靠写和斯大林有关的回忆录赚了几百万美元 , 在60年代那是一笔巨款 , 她买了别墅 , 经常会见朋友、接受采访 , 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 。 3年后 , 44岁的斯维特兰娜嫁给了人高马大风度翩翩的美国人彼得斯 , 一年后她生了女儿奥尔加 , 这是斯维特兰纳的第3个孩子也是第二个女儿 , 大女儿卡佳因为她不辞而别的叛逃终生不再理她 。
然而婚后她才知道美国老公其实负债累累 , 于是她帮老公还债 , 她卖了别墅、给继子买农场 , 跟着老公住在拥挤的公寓中 , 老公软弱婆媳矛盾付不完的账单 , 一切仿佛是个“杀猪盘”的套路 。 斯维特兰娜之所以叛逃美国 , 因为她受够了被监视和束缚 , 想追求自由的生活 , 等她过上了柴米油盐的日子 , 她又无法忽略自己是斯大林女儿这个事实 , 也无法忽略那些总要采访她的采访人员 , 他们来了她觉得烦 , 他们不来又觉得冷清 。
结婚两年后他跟彼得斯离了婚 , 得到了女儿奥尔加 , 损失了大笔金钱 。 离婚后她加价回购了原来的别墅 , 由于手里的钱已经不多 , 母女俩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 , 她的热度慢慢褪去 , 后面再写书已经没多少销量 。 5年后她手头越发拮据 , 不得不卖掉别墅 , 到加利福利亚买了个小公寓和女儿生活 。 不久她感觉生活困住了她 , 她无法忍受趋于平庸的生活 , 又连着搬了几次家 , 之后开始租房子住 。
第15年的时候 , 斯维特兰娜感觉日子越来越无趣无聊 , 美国似乎没有给她带来多少自由 , 于是她带着女儿去了英国 。 女儿在英国读中学 , 她过着低调而普通的日子 。 当新环境的新鲜感过去后 , 她再次感觉到了和在美国类似的感觉:不自由和无聊 。 日子让她不知所措 , 经常感到孤单、寂寞、无所适从 , 于是在1985年鬼使神差地申请返回苏联 , 并不顾女儿的反抗带她飞回莫斯科 , 此时距离她叛逃祖国已经过了17年 。
回到莫斯科后 , 她跟谢顶的中年儿子寒暄 , 和没见过面的儿媳妇、孙子孙女打招呼 , 和昔日的朋友叙旧 。 当最初的热闹过后她发现生活和过去没有区别 , 她依然没有自由 , 依然在监控下生活 , 于是她带着女儿去了格鲁吉亚 , 那是他父亲斯大林的老家 。 在第比利斯生活了一年后 , 斯维特兰娜又忍受不了那里 , 由于美国绿卡和护照还在 , 她再次求助美国大使馆后去了美国 , 女儿奥尔加则回英国继续念书 。
去了美国后她数次搬家 , 稿费收入一降再降、而她又不懂理财 , 生活进一步捉襟见肘 , 她住的房子越来越小生活水平越来越低 , 直到她开始借钱度日 , 这种日子她实在无法忍受 , 3年后她又低调去了英国 , 那个时候她既厌恶人们对她身份的打探 , 又无法忍受不被关注的孤独 , 更无法忍受“斯大林女儿”这个光环下的平庸生活 。
1992年有一位英国采访人员透露称 , 斯维特兰娜住在伦敦一个贫民区的普通养老院里 , 因为费用低所以每个老人都要参与劳动 , 要么打扫、要么煮饭、要么清理花园 , 劳动之余其他老人守着电话和亲人聊天 , 而她的电话总是打不通或者打通后不知道要聊什么 , 作为一个精通3国语言的知识分子 , 她也感觉自己无法和周围的老头老太太交流 , 养老院实在太让她孤独了 。
1994年她的身影被一名意大利牧师发现 , 说她在英国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尝试做一名修女 , 但是修女的生活她也没有坚持多久 , 她既受不了物质上的落差 , 也受不了无穷无尽的孤独 , 显然做修女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 那之后她彻底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 根据后来的追溯 , 这个70岁的老太太离开英国后去过瑞士 , 去过意大利 , 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