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 上海过年菜谱( 二 )

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 上海过年菜谱
文章插图
1910年“营业写真”里的“卖元宝鱼”
年糕百变年年高
年糕,得名自农历新年,无疑是最能代表新春佳节的一款“国民年货” 。一条条雪白软糯的年糕,寄托着食客对更美好生活的翘首以待 。
1943年,《中国商报》释义称年糕“谐音年高,取年年高,节节高之意”,这真是一语中的 。正是因此,老上海的春节总离不开年糕加持 。
1940年腊月十四,《总汇报》展示了年前上海年糕买卖的火爆:“年糕市展开之后,跟着日子离年关愈近,愈是见得热闹 。所以这几天,年糕市场又相当的兴奋和热闹” 。
近代上海市面上的高品质年糕基本是浙东货 。
1937年大年初九,《铁报》对老上海的年糕江湖立下评价:“(上海年糕)绍兴、宁波二种为最著名……也是因为上海地方阿拉同乡最多的缘故,在废历春节将近时,市上便平添许多专售宁波年糕的店铺,总是生意兴隆 。”
这篇文章也提到,在20世纪上半叶,宁波年糕与绍兴年糕相比,在入口爽滑、糕体韧性、色泽白度等方面略逊,而其症结,便是那时宁波年糕多用“燥磨”,不如绍兴“水磨”法来得精致 。
在近代上海,每逢年节,里弄小巷里总能听到小吃摊叫卖宁波年糕团的吆喝声 。1934年《社会日报》的一篇随笔记述了年节期间宁波年糕团在上海热卖的场面,文章说那时热销的宁波年糕团有芝麻白糖、金冬菜、葱油馅、咸菜开洋(虾干)四种 。作者还提到,当时上海街头的宁波年糕团小贩,大多会在走街串巷时呼喊“火热年糕团” 。

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 上海过年菜谱

文章插图
民国漫画“吃年糕”
糖年糕也是近代上海市面上常见的年货 。
1928年,沈梓青在《上海常识》撰文描述了百年前上海糖年糕的基本情况:“分红、白二种,红的放红糖做的,白的放白糖做的,其实味道是一样的,不过好看些罢了 。”
把年糕做成红色,正是百姓期望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的朴素表达 。
沈氏还介绍糖年糕吃法:“没有宁波年糕那样多,只有用水和白糖下,或用油煎等几种 。”
同样是甜糕,上海高桥土产的松糕(民国年间多称之为“高桥年糕”)也是甜蜜新春的必备佳品 。
1923年春节,一位上海文人托朋友从高桥捎来一屉松糕,蒸后食用,不禁大发赞叹:“其中之资,有猪油豆沙,有黑枣胡桃,复有赤豆,粉入口而化” 。
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 上海过年菜谱

文章插图
1933年儿歌《做年糕》
旧时,长三角不少地方的人们都会在年前囤一大缸年糕,因而如何换着花样吃年糕,也是年节给人们出的一道“必答题” 。
经典的年糕吃法有很多,但有一项如今已因“厨房革命”变得越来越少见 。这便是在老式灶台里烹饪的“烘年糕” 。
1934年春节前夕,《时报》副刊专文讲授了年糕的各种吃法,对“烘年糕”也做了细致描述:“将年糕切成数块,放入灶洞中,惟此灶须烧稻草者方能,待其微现焦黄,即可食” 。
文章还给使用现代小灶的上海市民,给出了实用的“烘年糕”建议:“如家中无此灶,只须买烧饼时,托卖饼人代烘一下” 。
责任编辑:朱喆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