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淮海胜败,早已注定!蒋军将领积怨内讧,邱清泉见死不救( 二 )


文章图片
比如在11月上旬 , 徐州剿总命令刘汝明一定要留一个师 , 防守津浦路上的战略要点宿县 。 但刘汝明阳奉阴违 , 表面答应 , 后来又变卦 , 拒绝派部队去宿县驻扎 。 结果在11月15日 , 我军中原野战军直接攻克了防御薄弱的宿县 , 切断了蒋军南北两线的联系 。 让蒋军在淮海战役陷入了全盘被动的局面 , 其主力兵团被解放军迅速围而歼之 , 最终导致战役的失败 。
但刘汝明却解释说:“姓蒋的老是想宰割我这点仅有的部队 , 如果我要派一个师去打 , 我这个兵团还有什么作战力量?真是岂有此理!”
之后 , 刘汝明也没有积极作战 , 在救援黄维兵团的战斗中 , 他为了保存实力 , 假意宣称担任蚌埠后方的防守 。 最后导致李延年兵团孤军作战 , 无法突破我军的防线 ,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维兵团被我军歼灭 。 除了地方部队和嫡系部队有矛盾 , 嫡系部队将领之间也有着诸多私人恩怨 。 在淮海战役初期 , 黄百韬兵团被围困 。 蒋氏急令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前往救援 。 邱清泉表面答应执行任务 , 实际上却另有私心 。 第二兵团各部在救援途中故意减慢行军速度 , 面对我军的阻击部队 , 也大多选择避开战斗 , 这导致部队的救援速度如蜗牛一般 。 直到黄百韬兵团被歼灭 , 邱清泉的第二兵团还在徐州以东地区徘徊 。
【历史故事】淮海胜败,早已注定!蒋军将领积怨内讧,邱清泉见死不救
文章图片
【黄维兵团在原宿县双堆集被解放军歼灭 , 黄维本人也被俘虏】
根据查证 , 邱清泉这么做 , 极有可能是因为他和黄百韬的私人恩怨 。 在1948年7月的豫东战役期间 , 黄百韬因为作战积极受到统帅部嘉奖 , 而邱清泉则受到了处分 。
邱清泉认为自己同样也出了力 , 凭什么却是黄百韬吃甜头?这让他对黄百韬心生嫉妒 。 淮海战役开始后 , 为了安抚被围困的黄百韬 , 蒋氏竟授其勋章 。 邱清泉听到这个消息后 , 气得够呛 , 他认为黄百韬无功受禄 , 自己什么都没得到 , 却还要去救他 。 于是愈发不满 , 最终决定消极救援 , 让黄百韬自生自灭 。
在杜聿明集团中 , 这样的情况也同样上演 。 该集团中的李弥13兵团和邱清泉第二兵团 , 虽然都是何应钦一派 , 但两人却积怨已久 , 互相都看不上 。 在作战中 , 两个兵团一直无法进行协同 , 一旦作战失利 , 就互相甩锅 , 指责对方 。 杜聿明为稳固大局 , 也只好在两者之间和稀泥 , 避免矛盾升级 。
【历史故事】淮海胜败,早已注定!蒋军将领积怨内讧,邱清泉见死不救
文章图片
【淮海战役中被摧毁的蒋军坦克】
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后 , 这两个部队又经常为争夺有限的空投补给而发生冲突 , 甚至不惜火拼 。 可笑的是 , 就算被我军重重围困 , 李弥想的却不是如何突围 , 而是怎么扩充势力 。 他把由安阳空运过来的第40军39师 , 扩编为115军 , 又向杜聿明要了个64军的空番号 。
邱清泉兵团的72军军长也不甘示弱 , 想成立自己的另外一个兵团 , 自己去当兵团司令 , 于是效仿李弥 , 也向杜聿明要了一个116军的空番号 。
当然 , 杜聿明集团被彻底歼灭后 , 当了俘虏的他们也只能在战俘营里做梦了 。
“军合力不齐 , 踌躇而雁行” , 这是对蒋军非常贴切的描述 。 虽然蒋军在装备和人数拥有优势 , 但是内部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 , 严重影响了指挥系统的决策 。 在这种情况下 , 与上下团结一心的解放大军交战 , 他们在淮海战役中失败早已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