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本身都没有能力还能去要求我做什么?正所谓'有其子必有其父' , 自己做不到别在这要求我!"
对于那些懂事的孩子来说 , 他们或许会听从父母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上进 。
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并不理解爸爸妈妈对于他们的严厉 , 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超越自己本身能力的要求 。
长时间如此 , 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表现的过分叛逆 , 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想法 。
文章图片
你的家"高压"或许不能成就孩子
在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 , 我们应该了解清楚孩子最舒适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
试想一下 , 如果孩子周末回到家里面想休息一下 , 但是妈妈看到孩子躺在床上不起床 , 随意的表示"都这时候了 , 还不知道好好学习?你看到时候考不上好大学就知道哭了" 。
类似这样的话语其实就是在讽刺孩子 , 甚至忽视了他们之前的所有努力 。
很多父母总是利用打击教育希望孩子能够从压力之中获取动力 , 可是事实情况却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简单 。
孩子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之下 , 他们变得自卑、极端、破罐子破摔 。 每天在孩子耳边叫嚣着现在的经济压力有多大!就业环境有多差!孩子却没有感同身受 , 这其实就说明所说的问题并不能让孩子打心底认同 。
孩子本身的成长也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 , 在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之中 , 父母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像是管理自己的物品一样去安排孩子的归宿 , 给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一切 。
父母是独立的个体 , 孩子依然也是 。 虽然在孩子婴幼儿阶段 , 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 。
文章图片
但是在三岁以后 , 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的完善 , 自然而然也就会进行自我的决定与判断 。
慢慢孩子长大之后接触的更多的环境 , 父母的作用就应该从管理型转向为引导性 。
而我们上面所说的高压政策 , 其实就是父母没有转换自己的角色 , 甚至还是以一种管理者的态度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
在高压政策之下 , 孩子既不可能进步 , 父母也会异常的紧张、惆怅 。 出现这样的情况 , 就暗示我们所谓的高压政策或许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
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 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呢?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突然表现出来非常清闲的状态 , 让我们都感到十分的震惊 。
之前就像我们所经历的一样 , 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0点 , 基本上没有任何时间 , 都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和工作 。
可是前段时间他却经常更新朋友圈表示自己出去玩 , 后来有一个朋友在下面询问 , 他才说"孩子现在有自己的想法 ,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我给他想清楚 , 他还不愿意 , 弄得我们两个人关系也不好 。 教育孩子还是得做做减法 , 不要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 前段时间期中考试之后 , 发现孩子的成绩还变高了" 。
文章图片
所以我们应该清楚的是 , 孩子的进步并不是表现出来刻苦勤奋的状态就可以 。 有些时候爸爸妈妈做减法 , 既给自己减压也能让孩子心理负担减少 。
我们的心理因素不会影响到学习状态 , 只是自然而然就会使得孩子处于更加自由的状态 , 更加愿意主动的去探知未知的事情 。 学习具有主动性 , 这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基础条件 。
如何去做"减法教育"呢?
【孩子勤奋成绩却不高,试试“减法教育”,孩子改变明显】1)减少对孩子的关注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孩子慢慢长大之后 , 他们就需要自由 , 父母也不应该过分的担忧孩子所出现的问题 , 而是相信他们 。 等到孩子出现问题 , 父母给予相应的依靠才是最为重要的 。
如果将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处理好 , 他们缺乏会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自理能力 , 无缘无故又增添了很多的事情 。 所以我们应该减少对孩子的关注 , 让他们慢慢自我的成长 。
文章图片
2)给予孩子期待
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起的并不是一个监督者的作用 , 而是期望、期待的存在 。
也就是说 , 孩子如果明白父母的心意 , 明白爸爸妈妈希望他能考一个好成绩 , 或许这种主动性会更加强烈一些 。
如果用强迫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抗拒叛逆 。 我们想要做减法教育表达期待是首要的 , 摆脱管理也是最为重要的 。
- 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使劲管好这4方面,孩子将来更出色
-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家长做好4点趁早预防,免得他以后吃亏
- 孩子这些听话行为是“假懂事”,长大多半情商低,家长别沾沾自喜
- 寄予希望的六一儿童节,你知道它的来历吗?给孩子一个难忘的童年
- 宝宝多大开始阅读,绘本怎么读切合孩子兴趣点?过来人经验值得借鉴
- 我国每68名孩子中约有1名患自闭症,他们需要你的理解
- 一丢、二摔、三转圈,老公的育儿方式,教你如何改变孩子的“内驱力”
- 李玫瑾:孩子6岁之前,在这3方面“狠心管”,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 高智商的孩子,3岁前会有8个特征
- 丢人现眼!湘雅医院把孩子嘴里莲子壳诊断为肿瘤,要求住院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