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从《坏结局电影院》浅谈游戏写作创作( 二 )


在这一阶段时 , 玩家会反复在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切换 。 当你在选择舞台上的角色时 , 你处在权力方 , 并属于第一视角;当你进入角色时 , 你处在弱势方 , 并属于第二视角 。
玩家|从《坏结局电影院》浅谈游戏写作创作
文章图片

在第二阶段 , 当玩家意识到这样下去永远不能有好结局时 , 玩家将会与”悲剧”进行战斗 。 在这一阶段 , 玩家跳出了选角色的怪圈 , 夺回了自己的控制权 。 此时 , 游戏变成了第三视角 , 即玩家在游戏中看到了自己的身体 , 自己仿佛变成了第五个角色 。 这个角色似乎就是玩家在游戏中的本体了 。
玩家|从《坏结局电影院》浅谈游戏写作创作
文章图片

直到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完成所有结局才能解锁) , 玩家这才意识到上个阶段中原以为是自己本体的角色突然有了意识 。 但很神奇的是 , 玩家并没有彻底失去控制权 , 尽管原先的本体已经俨然不是再由玩家意识控制了 。 这其实又变成了第二视角 , 即玩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鬼魂一般附在一个拥有自己身份的角色上 。 在这时 , 玩家俨然成为了剧中的虚构的人物 。
玩家|从《坏结局电影院》浅谈游戏写作创作
文章图片

旁白依旧是悲剧 。 当第五角色想要比较”悲剧”与少女的脸时 , 正如”悲剧”所说 , ”我不是她 。 但她未必就不是我 。。。 虚构作品就是这样的“ 。 这句话让我非常触动 , 因为我一直坚信所有的人物角色都是基于真实世界 , 而又超脱于真实世界的 。 就如总有人会问海明威 ,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否确有其人?对于每一个创作角色的人来讲 , 每一个角色都有着独立的灵魂 , 尽管有时它们与某人极其相似 。
结尾
最后的最后 , 当玩家的表情从困惑转变为了感动 , 我在想这个游戏是否是一封献给现实中的某人的浪漫书信呢?这样的主题升华看似漫不经心 , 实则在一开始玩家进入剧场时 , 就处处透露着提示 。 尤其当回过头再读那一封封诚挚的书信 , “悲剧“其实也在期盼着最美好的结局 。
【玩家|从《坏结局电影院》浅谈游戏写作创作】作者对情感的把控已经溢于文字 。 这不仅仅再是游戏了 , 难能可贵的更是这种真情流露 , 已经让这部作品成为了艺术 。 毕竟 , 游戏剧本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去传达一份情绪与感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