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在4000年前就使用了十进制作为日常生活中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 , “屈指计数 , 逢十进一” , 但是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 , 就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 , 那就是中国古代的度量衡进位制 , 只有在秤的“斤”的进位上 , 采用了“十六进制” , 成语“半斤八两”正是由此引申而来 。 此时大家想必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六进制多麻烦呀 , 为什么不和其他单位一样采用十进制呢?那么 , 这个简单的问题 , 我们的古人真的没有想到吗?
文章图片
那么对此有些了解的朋友就会说了:中国古人将16两为一斤 , 实际上包含着古人的先祖智慧 , 十六这个数的象征意义 , 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组成的 , 如果有人使用秤时缺斤少两 , 就会减福、减禄、减寿 , 这是道德的惩戒 , 反映了古人将星相学反映到秤杆之上的大智慧 , 那么 , 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文章图片
很显然 , 这种说法听上去言之凿凿 , 并且也是一个极其善良的故事 , 但是它并没有科学地解释了十六进制的成因 , 因为如果要这样解释的话 , 那么古人为何不在其他的度量衡上也参照星相学使用十六进制 , 却唯独要在秤杆的斤两上做手脚呢?这确实有些说不通 。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的1斤为什要换算成16两?中国古人大智慧的体现】要想解开这个谜题 , 我们就得首先了解清楚古人究竟是如何制造一把秤的 。 大家知道 , 杆秤的原理是 , 如果我们在秤盘里放上一个重物 , 利用滑动秤砣 , 可以在秤杆的末端得到另一个平衡点 , 在这个平衡点上 , 重物正好等于一斤 , 这时我们有了从定盘星到秤杆末端一斤点的一个长度单位 , 很自然 , 我们只要在秤杆上把这个长度折半 , 那重物的重量就是半斤了 。
那么如果采用十进制 , 半斤以下就要将刻度分为五等份 , 这要怎么来分?将一条线段五等分 , 在只有尺规的时代 , 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 。 于是我们的先人以大无畏的勇气放弃了看似简单的十进位制 , 创造了秤的等份法则——对折法 。
那么什么是对折法呢?简而言之 , 就是制秤的匠人只要把用来打线的墨绳对折四次 , 就可以把一个1斤的单位长度等分为十六份 , 把用这十六分之一长度称量的重物命名为1两 , 于是一个十六进制的秤就诞生了 。 十六进制大大地简化了制作杆秤的难度 , 而且也促进了秤的标准化、普及化、平民化 , 使秤像尺、斗一样 , 成为了中国普遍使用的度量衡工具之一 。
- 【爱历史】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真实性?这事是怎么传出来的?
- 【爱历史】她是李渊的妻子,生了4子1女,其中一子开创唐朝盛世
- 【历史故事】如果子午谷奇袭成功诸葛亮会杀魏延吗?
- 【爱历史】冀州侯苏护为何不愿把妲己献给纣王,宁可杀了妲己
- 【历史故事】曹魏这两位武,死后被追谥为“忠侯”,他们有什么功绩?
- 【历史故事】宋高宗为了维护“中兴圣主”的形象,采取哪些措施?
-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八阵图能否困住陆逊?
- 【时尚一点】有一个“民间版”迪丽热巴火了,近看还以为是热巴妹妹
- 【时尚一点】杨幂真的应该换一个造型师了,用羽绒服配凉鞋
- 【爱历史】水浒传中鲁智深为何敢当着宋江面说散伙?他的底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