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都昌豆参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7年12月22日,“都昌豆参”参加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的技术审查答辩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都昌豆参”产品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技术审查,也成为都昌县第一列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实现了零的突破。专家组听取了都昌豆参产业的产地环境、品质特色、生产方式、人文历史、产品知名度以及产业发展前景六方面的情况介绍,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通过了都昌豆参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都昌豆参地理标志成功申报为该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全面提升全县豆制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豆参是都昌的传统特产,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形似人参,二是营养堪比人参。豆参名虽为参,但价格并不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老幼皆宜的上等食材。在当地还有一些传说:相传陶渊明归隐田园,偏偏又嗜酒如命,于是便用价格低廉却又味美的豆参作为下酒菜,还留下了《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千古诗篇。“都昌豆参”原名“都昌豆葱”,现在还有许多年长人仍然这样叫豆葱,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为“豆参”。元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开战。康郎山一仗,朱元璋大败,兵退至黄陂一带的打鼓墩、洗马涧,一蹶不振。当地的百姓特地为朱元璋的士兵们用豆葱煮了一大锅的雄鱼头,以示慰藉。朱元璋尝过豆葱煮雄鱼头,顿时龙颜大悦,连连称道:“妙,这味道妙极了!”他嚼着高汤浓汁中形如参条的豆葱,金口银牙,说到:“这哪是葱,明明是参嘛!”此后,“都昌豆葱”便名叫“都昌豆参”了。据《都昌县志》记载,可以考据的都昌加工豆参的历史距今已有数百年之久。如今不少地方学习都昌的方法炸制豆参,但成品干硬,质量相差很远。究其原因,这与地方的水质有关。都昌的井水靠近鄱阳湖边上,清冽甘甜,用它制成豆腐质佳味美,炸制的豆参俱属上乘之品。每逢年节,都昌的很多地方,村村垒灶架锅,火旺油香,炸制出数十万斤豆参,不但供应本县,且畅销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近年来,由于都昌县努力发展大豆生产,为都昌豆参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都昌豆参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人们餐桌上可常见到这别具风味的佳肴了。
俗话说:参为难得之宝。东北山中有人参,汪洋大海里有海参,殊不知在江南水乡的都昌县,还有一种豆参。它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一珍。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的豆参,就是与众不同,皮薄,肉嫩,醇香,味美。豆参是黄豆去渣后蛋白质凝胶干基,蛋白质高达50%以上。同时,含有对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份,营养价值极高,与“人参”不相上下,所以,俗名“豆参”。“都昌豆参”的主要产地是都昌县南峰白水村、芗溪黄陂村等地。自古至今,一直以家庭作坊形式生产。近年来,“都昌豆参”渐渐成为各大酒店和家庭餐桌上的菜肴,也是都昌人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必点的家乡菜。
豆参以当地盛产的乌豆和黄豆为原料,乌豆11斤可加工成豆参13斤;黄豆汁水好,11斤可加工成豆参14斤。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豆子磨成豆瓣,除清豆壳,加水浸盖3-4个钟头。豆瓣浸发胀大即上磨,加水细磨成浆,然后冲入开水泡浆,并用棍在浆桶里将浆"打"匀,接着倒进布袋滤渣。滤出的浆汁再下锅烧开,烧开的浆汁又一次倒进浆桶。加入石膏浆"打"匀,成豆腐花,随即上轧筋,轧成豆干。将豆干切成阔约半寸,长约两寸余的豆条下油锅煎炸。所用油无论是菜油、芝麻油、花生油、棉油、猪油皆可,但以菜油和芝麻油为最好。豆条下锅后,不停地用铁瓢翻动,此时要特别注意火候。火大了,锅里的油就会起泡,使豆条爆开。这时,可用一碗冷水沿锅边慢慢淋下,使热油降到合适的温度。"淋水"是项绝活,只有多年实践的老师傅才能做到适时适度。豆条在油中慢慢地膨大"圆身",形如一支金灿灿的参条,用手一掰,里面状如一朵绚丽的菊花,酷似人参横截面上的菊米心。这样煎炸的豆参一般可储存3-4个月而味道不变。
每逢年节,都昌的很多地方,村村垒灶架锅,火旺油香,炸制出数十万斤豆参,不但供应本县,且畅销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地。现如今豆参加工作坊已遍布全国,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
据了解,都昌县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都昌豆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于去年初开始筹备,历经近12个月,其成功申报将有效提升传统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带动都昌县及周边乡镇大瓜子行业的发展,对于都昌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江西明起两股冷空气来袭 吉安赣州等地降温超10℃
- 新年迎福了!江西11个地市版“福”字惊艳亮相!哪个是您的最爱?
- 江西到深圳修建一条时速350公里快铁, 这几个小县城要发达了
- 江西人的饮食 嫁过来就习惯了
- 舌尖上的江西|这些小而美的南昌文艺酒馆,来的90%都是女生聊聊!
- 江西宁都黎氏家训析义
- 江西萍乡:村民集体过大年 喜谈中央一号文件爱民惠民
- 江西女子订婚后追加三次彩礼,共21万,聊天记录让人心寒!
- 江西萍乡:一场别开生面的AA制千人宴
- “一带一路”上的江西年味 我们在伊朗过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