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店长学】别被商品陈列骗了!从心理学谈「诱饵效应」对消费
A:「那个东西明明看起来卖相不好,为什么要摆在哪里?」
B:「如果你想买相关产品,就一定不会挑它,即便售价便宜,你会挑旁边那个看起来价格稍高,但感觉较好的商品吧?」
A:「那当然!」
B:「所以,原本你可以买低价位的,却选择了中高价位的去结帐。」
逛一些店的时候,偶尔会发现些产品没有设计感,看起来又不好用、不好吃或不起眼,为什么还会存在架上?
消费者选择的「诱饵效应」
假设你参观啤酒酿造厂,导览跟你介绍两杯酒,A 是鉴酒专家评为 90 分的高级啤酒(NT$150 元),B 是鉴酒专家评为 50 分的普通啤酒(NT$70 元),在只能选一杯的情况下,您会想要买哪一杯啤酒?
多数人会选择 A。但如果你是啤酒商,大家都只买 90 分的 A 啤酒,50 分的 B 啤酒销量就不好呀!怎么办?此时,如果跟你说有另一杯鉴酒专家评为 10 分的 C 劣等啤酒(NT$30 元),三杯你会想喝哪一杯?
通常,选择 B 的意愿比例会增加。因为 C 啤酒扮演「诱饵」的角色,吸引更多人选择了 B 啤酒。
心理学上称这种情形为「诱饵效应」。劣等啤酒 C 的加入,和普通啤酒 B 形成一种比较,让 B 在消费者的观感中显得比较好,看起来也较具优势。 这个诱饵通常不是主力商品,反而是为了拉抬某一产品的销售量。
当然如果加入一个更高级豪华的精品,也可能提升 A 被选择的机会,就看要拉抬的是哪种商品。
人的选择,不总是「理性」
心理学家发现,「人」其实没有想象中的理性。如果你是某个杂志的忠实读者,阅读他们家杂志好几年了,后来决定要长期订阅,你原本打算订购一年,后来发现他们有订购二年与三年的方案,想说既然都会阅读,也许可以考虑订二年或三年,感觉比较便宜。你直觉认为哪种方案比较便宜?
其实,不管你选择哪个方案,你以为的便宜都没有便宜到。因为不管订购一年、二年或三年,仔细一算每本的单价是一样的!但我们常常会有一种「买多比较划算」的错觉。我们去量贩店,常常也都会以为多买一些比较优惠,但实际去计算,其实并没有优惠或便宜多少,但一般会计算、锱铢必较的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依直觉行事。
增加消费意愿的「以退为进法」
如果今天某项商品的接受度不高,要怎么让别人更接受它呢?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吧!让消费者去杀价,或让自己有降价的空间。「提出高价然后让大家去议价」虽然已是普遍的现象,但人们还是会「感觉」赚到。因为「省一块钱就是一块钱」的观念。
心理学上有个「以退为进法(door-in-the-face)」,有些人会称为「门在脸上法」。意思是在一开始提出「非常大」的请求,被拒绝后再提出「较合理」的请求。感觉很像一开始用门夹住对方的脸,等对方痛得哀哀叫时,就会接受比较不痛的提议。
人在做决策时,往往有「比较」的惯性。因为有比较,所以容易做出选择,但也因为此常做错选择。下次购物时,不仿先确定自己是真的需要,还是想要。
(本文出自「心适所在」)
- 下酒菜的酱牛肉,这样做出来超级有食欲 朋友吃了大呼过瘾
- 财经名人 | 十年修得“红衣大炮”——从“超级熊孩子”到“互联
- 超级数据暴赚后,投资心态回归理智!
- 倒数新去处!坐聚龙湾免费直通车大巴,看超级巨星演唱会,体验炫
- 高盛看好2018年大宗商品前景,维持增持建议
- 室内没有一点光照也能生长旺盛的12种植物,超级耐阴的盆栽绿
- 永辉超级物种南京第二店开业 杭州首店明日开业
- 【官方发布】新秀榜:超级新秀成功“篡权”!费城西帝首失桂冠!
- 【财经早八点】前11月商品房售面积同比增7.9%;中韩准备第二轮自
- 暖冬欢乐购,100+商品5折起!